Monday, June 18, 2012

分享锦集:美景集团更上一层楼

May 6th, 2012 | By | Category: 分享锦集
时间将证明,在印尼东加里曼丹的近4万英亩(约1万6000公顷)优质油棕园,将成为美景集团(MKH,前Metro Kajang)皇冠上的宝石。

美景靠产业发展起家,在产业领域奋斗了二十多年,成绩斐然,但每股净利,始终在20仙水平,徘徊不前,无法取得突破。

该公司创办人也就是美景执行董事主席拿督曾贵秋知道,地皮越来越难找,也越来越贵,单靠产业要在业绩上更上一层楼,谈何容易。


看好油棕业潜能

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油棕业潜能无限,于是5年前就锁定油棕为发展对象,全力以赴,寻找土地种油棕,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努力,在2008年取得突 破,成功的在该年1月18日,买到了东加里曼丹一段近1万6000公顷(近4万英亩)极适合油棕生长的土地,地契为35年,可再延长25年,使他圆了进军 棕油业的梦。

经过4年的拼搏,克服无数困难,一个生机蓬勃的美丽油棕园,终于在东加里曼丹的荒原上冒现。

由于行事低调,行军秘密,只在每年的年报中简报进展,所以,这项计划了解的人不多,投资界也不洞悉其盈利潜能,使美景的股价,只是跟随股市大势,未有特出表现。

实际上,在2008及2009年这两年中所种植的2万3475英亩,已果实累累,首间每小时提炼60公吨鲜果串的榨油厂,已于最近落成,作好迎接大量棕果的准备。

媲美吉隆坡甲洞油棕园

以4年的时间(2008-11)完成1万5000公顷(3万7000英亩,其余为基本设施及少量不适合种植的废地)的种植工作,总投资额约3亿令 吉,预料还要投资5000万令吉,以进一步完善设施,这项计划的最终投资额将达到3亿5000万令吉。今后的工作是把油棕园管理好,随着油棕逐步成熟,盈 利将与日俱增。

22年需翻种

油棕种下后,第三年开始结果,但果实不多,仍无利可图,产量逐年增加,到第五年盈利开始出现,盛产期为6-18,即第六年到第18年之间产量保持颠峰状态约12年,过后产量将走下坡,通常到22年就需要翻种。

美景的1万5000公顷油棕园(只算种植面积),到盛产时期,每年能赚多少钱?

决定油棕园盈利的因素很多,主要的为原棕油价格,每公顷产量,棕果炼油率,成本等。

美景的油棕园,地质属上乘,足以媲美吉隆甲洞的油棕园。我们不妨根据吉隆甲洞的油棕园盈利表现,窥探美景油棕园将来对美景的盈利贡献潜能。

盈利潜能需考量成本

根据吉隆甲洞最近出炉的2011年报,该公司去年每公顷成熟油棕的鲜果产量为22.17公吨,原棕油提炼率为21.44%,每公吨原棕油的生产成本 为1066令吉,以每公吨2958令吉的售价,每公吨净利为9783令吉(以此申算,如果每公吨售价为3000令吉的话,每公顷的净利为9922令吉)。

美景的油棕园属上乘,在产量和炼油率方面可媲美吉隆甲洞,但在成本方面,由于是在印尼,将高过吉隆甲洞,每公吨原棕油的全国生产成本约为1300令吉,美景的成本应该与全国的平均数接近,即每公吨1300令吉。

现在让我们根据以下标准来计算美景油棕园盛产期的盈利潜能:

每公顷鲜果产量:22公吨。
炼油率:21%。
每公顷原棕油产量:4.62公吨
每公吨生产成本:1300令吉



美景每股净利增加额是根据美景以10送1发红股后的实收资本2亿9000万股计算。

以上是单单油棕园对公司的盈利贡献。必须指出的,这是油棕园盛产期的盈利潜能。

由于原棕油价波动激烈,受气候及其他因素影响,鲜果产量可能超过或低过22公吨,成本也可能与1300令吉有出入,所以,实际的盈利可能与上述预测有相当大的差别。

上述数字,只是作为参考而已。

美景集团业务分三类

⑴油棕:如上述。
⑵产业。
⑶建筑承包。

地库足供10年发展

在产业方面,该公司目前的地库足供10年的发展,一路来,产业为该公司带来每股约20仙的盈利,预料未来数年,仍能保持此纪录。

必须指出的是,该公司所拥有的地皮,是在产业暴涨前买进,目前价格最少已上涨了一倍。

轻易保持过去盈利

尤其是Kajang 2的地皮,现在肯定已增值超过一倍以上。

由于地皮买价低廉,而产业价格已暴涨数十巴仙,故可以取得比数年前更高的赚率。

该公司产业部要保持过去的盈利,应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建筑承包方面,该公司最近取得一项6亿7500万令吉的合约,将依约(IJOK)的一段550英亩属于电讯局的土地,发展为一个新的住宅区,550英亩可建排屋5500间。

这项合约每年价值为1亿3500万令吉,以10%的赚率计算,每年将可以为该公司赚进1350万令吉,每股净利将增加4.65仙。

读者可以根据该公司每年从油棕业、产业和建筑业的盈利贡献,计算出该公司中长期的每股净利,从而预测股价趋向。

必须指出的是,在短、中期,产业和建筑业仍为主要的盈利来源,在中、长期,油棕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油棕业将使美景集团,由一只中规中矩的产业公司,蜕变成具有巨大潜能的成长股。

分享锦集:第二线优质股不难找

May 10th, 2012 | By | Category: 分享锦集 要在股市赚钱,你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你所买的,必须是好股,而买价必须便宜。

一只股票,无论怎样好,如果价格太高,也不可买进。因为价值被高估的股票需要更长的时间,价值才能追上价格。而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浪费金钱的人,不可能致富。

劣股一概不买
你的资金无论多么雄厚,总是有限的,要致富,必须让你有限的资金,赚取最高的回酬。投资者只应买价值被低估的好股,其理至明。


至于劣股,我的原则是一概不买,理由是前途难以预测。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参股于你无法预测其前途的生意,愚不可及。

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先保本,后赚钱,惟有能保本,才能赚钱;如果连“本”都不保,还奢谈什么赚钱?所以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不赔本,第二个原则是不忘第一个原则。

所有投资都有风险,而股票投资风险尤高。所谓“高风险”只不过是指亏本的机会高过赚钱的机会而已。

2因素造成“高风险”

“高风险”基本上是由两个因素造成:

第一个因素是一些投资本质上(By Nature)风险就较高,例如股票投资本质上就比产业投资的风险高。这是投资者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二个因素是投资者多数缺乏遵守一些最简单的投资铁则的意志力。铁则之一就是非好股不买,铁则之二就是非价廉不买,铁则之三就是坚持长期投资。

如果能做到低价买好股作长期投资,股票投资的风险其实相当低,回酬相当丰厚(不亚于产业)。而投资也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冷眼方程式:反向+成长+时间=财富,实际上就是三铁则的体现。如能身体力行,很难不赚钱。

二线优质股风险低回酬高

为什么我建议大家选购第二线优质股?因为我认为大部分蓝筹股,其股价已反映其价值,有者价值已被高估(本益比20倍以上),违反了“只买价值被低估股票”的原则。

至于劣股,价格虽低廉,却犯了“前途无法预测”的投资大忌,风险太高,也买不得。只有第二线优质,还有不少价值被低估,买进作为投资,风险低回酬高,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故我主张大家买第二线优质股。

我在“如何发掘第二线优质股”(2月20日)一文中,提出第二线优质股必须具备的5个条件,许多读者认为这类股票难找,大家觉得难找是因为大家都把 注意力集中在热门股,热门股的价格早已充分反映其价值,价值被低估者寥寥可数,要找符合5个条件的股票,自然是难之又难。如果大家把注意力转移至交投较为 稀少的股项,你会发现,具备5个条件的第二线优质股,不会少过一百家。

不买太过冷门股票

所谓“交投较为稀少”的股票,是指每天成交量虽不高,但仍买得到的股票。我不主张买太过冷门的股票,因为太过冷门,买卖都难,资金容易被困,动弹不 得。例如石矿化学(RC1)是一只第二线优质股,在1令吉60仙的水平,价值肯定是被低估,但如果你买进10万股的话,要脱手难之又难,如果不是其母公司 美佳第一出价2令吉10仙,将其私有化的话,小股东可能长期被困,所以,我主张只买虽然不是热门,但每天最低限度还有数万至十数万股成交量的第二线优质 股,原因在此。

多元电子力争上游

你还是认为“交投较为稀少”的第二线优质股难找吗?让我随手举一个例子,多元电子工业有限公司(Multi-Code Electronics Industries (M) Berhad,简称Multi-Code,工业股)就是一只符合所有5个条件的第二线优质股。

第一,有合理的盈利:多元电子过去2年的每股净利为2010:21.16仙,2011:19.48仙。到2012年7月31日为止财务年的首2季,每股净利已达12.10仙,预料下半年将高过上半年,全年每股净利不难达到25仙,符合“有合理盈利”这个条件。

第二,有合理的股息:该公司上一个财务年派发5仙的免税股息(分两期派发,每期2.5仙),今年已派中期股息3仙,预料年终股息仍为3仙,全年股息 预算为6仙(免税),以目前1令吉10仙的股价计算,周息率为5.5%,(每1000令吉的投资每年可以取得55令吉的免税股息),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更 高。预料跟着盈利的上升,股息亦将逐步提高。

第三,现金流平稳:去年现金增加1000多万令吉,现金流入平稳。在今年1月30日第2季结账时,手头有1231万令吉的现金,仅欠银行720万令 吉,对销之后,手头净现金为511万令吉,而在720万令吉的负债中,长期负债(1年以后才摊还)占571万令吉,在现金流入平稳的情况下,财政情况可谓 极佳。

第四,本益比低:以目前1令吉10仙的股价,去年19.48仙的每股净利计算,本益比为5.6倍。今年的每股净利如果能达到25仙的话,预期本益比仅为4.4倍,可谓偏低。(我的要求是本益比8倍以下)。

第五、有成长潜能:该公司过去2个财务年每年的营业量约为1亿令吉,净赚率约为9%。该公司最近与国产车公司签订一项为期5年,价值1亿2500万 令吉的合约,每年供应2500万令吉的车灯给国产车,由今年4-5月开始。今后每年的营业量将增加2500万令吉至1亿2500万令吉。如果仍能保持9% 的净赚率的话,全年净利可望增至1125万令吉,以该公司4440万1股的资本计算,每股净利可望达到25.3仙,比上一年增加30%。

符合“有成长潜能”条件

再看远一点,该公司的成长将来自:
⑴ 福士伟根将在大马装配更多新车,该公司已于数月前跟多元电子接触,接洽供应部份配件。
⑵ 国产车正与该公司洽购更多电子配件。
⑶ 该公司不断的研发新产品,例如正在研发无需车匙就可以开门的感应器。这种装配通常只用在高价车上,多元电子希望大众化价格的汽车亦能采用。
⑷ 该公司将发展至东合其他国家,首期目标锁定印尼和泰国,并预定到2016年时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车辆电子配件供应厂商。

以上是该公司董事经理在4月2日受财经日报专访时透露的资讯。

所以,多元电子符合“有成长潜能”这个条件。

重视研发

多元电子是一家车辆配件制造公司,为什么不叫“车辆配件公司”,却叫“多元电子”呢?

原来该公司专门制造由电子操控的车辆配件。该公司避重就轻,不与普通车辆配件制造商竞争,而专注于一类难度较高竞争较少的配件,同时极重视研发工作,这是很好的蓝海政策。

生产车辆电子配件

该公司的产品主要为由电子操控的遥控警报器、中央防盗锁、电子操控车窗、退车感应器、电子启动器、车匙、车灯、综合后灯等。

这家具有超过20年历史工厂设在新山的车辆电子配件专门制造商,一向盈利可观,不幸的是在约5年前被人取出超过4000万令吉的现金。该公司正在采 取法律行动追讨,此案在审讯中,故不能评述。不过,此事无损于该公司的赚钱能力,该公司亦已注销全部款项,若追讨成功,将属“额外收入”。现在该公司已走 出此事件的阴影,在财务和营业上,都是一家健全的公司——属第二线优质股。

多元电子只是逾百家第二线优质股之一而已。

如果你勤做功课的话,你会发现更多值得投资的第二线优质股,又何必去冒高风险买劣股呢?

Monday, June 4, 2012

歐債挫全球‧買家市場來臨‧楊肅斌不錯失出手機會

大馬 投資致富 2012-06-03 19:00

24年前,時年34歲的楊肅斌從父親丹斯里楊忠禮手中接過集團領導人的棒子,把原本只從事建築活動的楊忠禮機構,打造成為業務多元化的綜合大集團。

很早就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的楊肅斌,從父親身上學到管理實戰經驗外,還吸收了不少知名企業前輩的投資和經營哲學,淬湅更強實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他因此看得更遠。

楊肅斌不僅善以運籌帷幄,更以眼光獨到著稱,他被形容為熊市贏家,善於在大退潮時捕捉到稍縱即失的商機,買進珍貴難尋的優質資產。

這一輪的歐債危機,令全球資產受到間接傷害,蓄勢待發已久的楊肅斌是否會危情出擊,市場都在摒息以待。

向企業名家汲取經營哲學

楊忠禮集團董事經理丹斯里楊肅斌常把父親對集團的功勞掛在口上,顯示父親的教誨讓他受益良多。但是,還有一位大馬知名企業家傳授給他重要的經營之道,那就是大馬首富兼亞洲糖王郭鶴年。

此外,他在收購策略和企業佈局上,還汲取了股神巴菲特和亞洲首富李嘉誠的投資哲學。

楊肅斌前陣子在香港一個大型酒店投資會議上講述楊忠禮集團旗下酒店業務的管理哲學,談到主業為基礎設施的楊忠禮集團是如何創建一項備受尊敬的酒店業務的時候,楊肅斌提到了一個名字:郭鶴年。他指出,他年輕時從經營香格里拉(Shangri La)酒店集團的大馬首富郭鶴年那裡,學到了一個重要教訓。

郭鶴年:員工是公司最重要資產

郭鶴年曾告訴他,在酒店行業,存在一個“倒金字塔結構”,“員工是公司中最重要的資產”,因為接待客人的不是首席執行員,而是員工。

郭鶴年還告誡說:不要像一些亞洲大亨般將酒店視為面子工程,對員工展現傲慢態度。

收購手法
有巴菲特的影子

美國股神巴菲特也給了楊肅斌不少啟示,楊肅斌喜愛閱讀有關巴菲特的書籍,曾仔細研究過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他過往收購資產的手法和策略,幾乎可以讓人看到巴菲特的影子。楊肅斌表示,我們不相信“收購、對其美化然後出售”的哲學。我們購買的是那些我們能夠利用我們的改造能力令其增值的企業。

這一戰略讓楊忠禮集團的收購傾向於有著長期投資視角的公用事業公司,例如新加坡的一家為該國供應三分之一電力的電力公司和澳洲南部的一家電網公司。

在該集團收購英國韋塞水力公司(Wessex Water)的例子裡,楊肅斌驕傲地表示,該公司在過去4年連續獲得英國最優秀水力公司的稱號。他當年以14億英鎊從安然(Enron)手中收購了韋塞水力公司。

楊肅斌還與亞洲首富李嘉誠一樣,更願意在有著普通法傳統和健全監管框架的發達國家投資基礎設施項目。

該集團的海外業務主要集中在澳洲、英國和新加坡,目前佔集團營業額和淨利的約85%比重。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海外資產多是有良好監管條例管制或是和政府簽定特許經營權的資產,因此經營獲得保障,並可提供穩定收入。

楊肅斌說,“這些全都是受條例管制的資產,不會受到歐洲債務危機太顯著的衝擊。我們在澳洲已經有一項200年的特許經營權,即使到了我孫子那一代,此經營權仍然有效。”

“不管市況是好是壞,我們的海外和本地資產將繼續獲利。”

重視法規監管
不急進中國

出於對法規和監管的重視,這也正是楊肅斌沒有急於前去中國修建電廠或供水公司的原因。

楊肅斌坦率的說到,中國需要做的是改善投資環境。他表示:“就連在中國內地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香港公司也失敗了,因為中國政府沒有完全理解法治和契約神聖不可侵犯。”

他談起當年前進中國的往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與地方政府簽訂了一項協議,準備在江西建設一家電廠。這本應是一項排他協議,但我們發現除了我們這份協議,還有另外6份協議也在簽訂。”

蘋果公司已故創始人喬布斯,也是楊肅斌的學習對象。

楊肅斌在一項成功企業家論壇上講話時,讚賞喬布斯具靈活性且以低成本創造出高智慧產品的商業模式。

“稀缺經營模式”不受歡迎

他說,互聯網與科技的盛行已經改變了人類,如今的消費者,甚至是選民的要求已經大大提高,他們不喜歡缺乏靈活性的東西,追求的是更廉價、更高素質的產品與服務,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大趨勢。

“喬布斯的智能手機iPhone正符合他們的需求,其高科技不但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由於零部件在台灣及中國生產與安裝,其價格因此也相當合理。”

楊肅斌說,這就是所謂的“大量經營模式”(abundance model),過往由單一商家壟斷整個市場的“稀缺經營模式”(scarcity model),如今已極為不受消費者歡迎,無論是食品、手機、電信服務及其他領域。

他也以埃及政治體系與歐洲經濟為例子,指企業如果不靈活經營業務,即使是市場壟斷者,終究也會被踢出局。

口袋飽滿
靜待賣家上門

自3年前收購新加坡電力公司以來,楊忠禮集團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在海外重拳出擊,隨著歐洲債務危機越演越烈,或許即將是楊忠禮集團上場,伺機展開重大收購的時刻。

楊肅斌承認,該集團正尋求深具規模的併購行動,以推動業務成長。

他表示,在歐債危機衝擊下,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了一些機會。

“那些年,我們追逐他們(以尋求交易),但現在,他們主動現身找上我們。”

“我們看到市場上有一些更實在的資產,尤其是在澳洲。而在中國,隨著中國經濟調整,許多購物商場經營者和我們洽談。其它公司也想售賣資產,但我們不一定會購買。”

已開始鑑定收購對象
瞄準酒店零售資產

如今是買家市場,口袋滿滿的楊忠禮集團要精挑細選優質資產。楊肅斌透露,該集團已開始鑑定將收購的資產,尤其是酒店和零售領域的資產。

該集團近期在澳洲收購了3間酒店。楊肅斌在2012年投資大馬大會上說,“在酒店的交易上,業者和私募股權基金開始以更實際的價格脫手資產。如果他們要沽售,他們必須給予買家一個更合理的回酬。我們目前的回酬是7%,需要8%或9%甚至雙倍數的回酬,我們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可找到這類回酬的資產,但如今賣家向我們獻售可提供雙位數回酬的資產。”

他表示,4年來我們積極嘗試說服賣家脫售資產,但如今我們處於更佳位置。“我們沒必要手握現金而只獲得3%利息回酬,而必須尋求賺取更高回酬。”

去年,楊忠禮集團試圖收購美國酒店集團Rosewood酒店,但出價低於香港新世界酒店(New World Hospitality)。Rosewood酒店是紐約凱雷酒店(The Carlyle)的所有者。

坐擁140億令吉資金的楊肅斌熱切盼望著一場金融危機的到來,他表示,“泡沫應任由其破裂,就像在任何一個經濟周期中一樣。我希望,不管希臘危機之後發生甚麼,政府既不會縱容,也不會(阻止)根據市價估值的(過程),人是聰明的。這樣我們(在亞洲)才會變得更為自律。”

目前只買不賣

另一方面,楊肅斌排除了任何脫售集團資產的可能性。“我們將不脫售資產,尤其是這些都是極佳的資產,諸如韋塞水力公司,因這是一家全球頂級企業。”

楊忠禮集團在1997/98金融風暴期間,以誘人價格收購吉隆坡黃金地區的3座產業,包括萬豪酒店、升喜購物中心及樂天購物中心,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坐擁龐大現金的楊忠禮集團,在2008年的經濟疲弱期,也趁機收購新加坡的SERAYA電力,此發電廠目前佔新加坡三分一的發電量,最近更從新加坡越過長堤,為國家能源(TENAGA)提供電力。

集團在2008年也收購新加坡的產業信託,間接購置兩棟大廈。

笑看新購電洽談
“沒有協議‧我們仍可生存”

楊肅斌於1988年接管楊忠禮集團,並在弟弟們的幫助下經營。1992年,馬來半島發生一場大規模斷電事故,促使政府允許私人經營電力公司,楊肅斌成功取得一紙獨立發電廠合約,成立首家獨立發電廠,並和國能簽署了日後備受爭議的首份購電合約。

在這份極為優惠的購電合約下,無論楊忠禮電力生產多少電力,國能都須買下。不過,好日子隨著合約將屆滿而即將結束。大馬政府最近要求國能和5家獨立發電公司針對將於7月杪屆滿的購電協議進行一項投標行動。

國能和5家獨立發電公司將必須提供折扣商業電費給政府,為該行業引進更具競爭力的定價機制。但是,只有半數在5年內屆滿的購電協議獲得延長,令獨立發電公司如楊忠禮電力成為焦點。

歡迎採用更具競爭性的機制

楊肅斌並不擔心要求第一代獨立發電公司降低電費的新定價機制,同時歡迎採用更具競爭性的機制。

“我們可以在沒有購電協議下生存。”

他認為獨立發電公司必須像其它國家般允許銷售電流,國能應允許任何公司獲得執照,彼此在競爭力上一較高低,大馬應採取這樣的做法。

“就像所有生意一樣,這是可行的做法,新加坡也已這樣做。我們在新加坡擁有的Seraya電力公司無須簽署購電協議,依舊能生存和保持有利可圖。”

他說,在獨立發電計劃上,國能擁有充足經驗和深知消費者真正所需。國能可以和獨立發電公司在發電領域直接競爭,如果它因具備策略優勢,能生產更廉宜的電力而表現凌駕其它獨立發電公司,我們無話可說和樂觀其成。

除了楊忠禮電力之外,其它參與投標行動的4家獨立發電公司為Segari能源投資、雲頂杉原、波德申電力和電力科技(Powertek)。

楊肅斌表示,獨立發電公司在創立初期,需要購電協議以取得融資來興建發電廠。

正面角度看待獨立發電計劃

“如果沒有為期21年的購電合約,你要如何取得銀行融資?你要如何發售長達15年期的債券?獨立發電計劃帶來許多利惠,包括令債券市場更具流動性,間中涉及許多知識產權。我們應以正面角度看待獨立發電計劃。”

他說,已有近21年歷史的購電協議,自簽定以來購電費率從未大幅調升。

他指出,大馬的電費是亞洲最低廉的。所有亞洲其它地區的獨立發電計劃都以失敗收場,包括印尼在內。“我曾收購原本由西門子(Siemens)和通用電器(GE)擁有而倒閉的發電廠,這些發電廠以失敗收場,因它們征收每千瓦8美分的電費,而我們只向國能征收3美分。”

爭取大馬基建計劃

在本地業務發展方面,楊肅斌說,該集團放眼成為大馬基建發展的主要業者。

“在經濟轉型計劃下,將推出許多良好基建計劃,政府奠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投資者,我深具信心。”

他估計旗下機場直透快鐵(ERL)今年將運載4千萬名搭客,在新的廉航機場終站於明年連接機場快鐵服務後,預料每年載送的搭客將增加至少50%。

楊肅斌透露,該集團計劃在彭亨設立一座新的1.5公噸洋灰廠。

至於馬新高速火車計劃,楊肅斌則拒絕評論。

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止的第三季,該集團淨利揚升16.9%至3億6千482萬令吉,至於營業額則上漲23.5%至52億4千萬令吉。

“業務照常”策略危險

楊忠禮集團向來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強調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要做良好的企業公民。該集團積極支持和推動環保、藝術文化、教育和社區發展。

楊肅斌說,在明天的資源緊縮的世界,環保是必須認真解決浪費的課題,“業務照常”是一個危險的策略。企業和全球領導人急迫需要擁抱拯救地球的信念。

“一場重大的工業革命在所難免,需要一個路線圖以跨越深淵,來到一個減少依賴資源的新經濟,以及一張不是基於“用後即棄”的咒語來營運的執照。”

楊肅斌並指出,在全球經濟中,我們急切需要良好的監管,法律條例和透明化的管制架構,以便重建信任和再造道德和誠信。我們必須提昇具勇氣和責任心的領導者至更高的位置。

“道德倫理和商業盈利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做好事的動力並不是零和遊戲。”

作為虔誠基督教徒,楊肅斌不斷重複他的理念:楊忠禮集團的員工必須掌握3種語言――通向道德與正直的上帝語言、清楚表達理想的人類語言;以及機器語言,他的意思是IT。“我不是為了我的信仰讓別人改變信仰,而是告訴(我的員工們),他們的價值觀必須這樣排列。”

楊肅斌:如今是買家市場,口袋滿滿的楊忠禮集團要精挑細選優質資產。(圖:星洲日報)

Thursday, May 17, 2012

REITs continue to find favour amid uncertainties

With more than half of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listed on Bursa Malaysia having released their 1Q earnings results, it appears that most continue to do well despite lingering concerns of oversupply and rental pressure, especially in the office segment.

Those that are more active in terms of asset acquisition, such as CapitaMalls Malaysia Trust (CMMT) and Axis REIT, registered a strong earnings boost from the additional income contributions from newly acquired properties.

Positively, others like Quill Capita Trust and AmFIRST REIT — which have a higher portion of their assets in office properties — reported income growth as well, albeit at a more pedestrian pace. As a whole, the REITs are living up to expectations as comparably safe and high-yielding investing alternatives.

Under prevailing cautious sentiment, amid both domestic and external uncertainties, they do look fairly attractive with yields that are far higher than bank deposits. We estimate yields ranging from 5% to as high as 8.4% for the locally listed REITs.

Unsurprisingly, the larger and more liquid trusts are, on average, trading at higher valuations in terms of price-to-net asset value, and give lower yields. The three largest REITs by total asset value — Sunway REIT, Pavilion REIT and CMMT — offer yields of 5% to 5.9%.

By contrast, REITs with smaller asset portfolios and, often, lower profiles, continue to offer higher yields. For instance, mid-sized AmFIRST and Quill Capita are estimated to earn investors yields of roughly 8.4% and 7.4%, respectively.

Buying interest boosts premium on Pavilion REIT
Pavilion REIT, the largest REIT in terms of market capitalisation, is currently trading at RM1.24, about 1.3 times its net asset value of RM0.96 as at end-March.

The trust has done very well since making its debut on the local bourse in early December last year. The IPO was priced at 88 sen for retail investors. Thus, early investors would have earned some 48% in terms of capital gains in just six months.

Pavilion REIT reported revenue of RM85.3 million and income available for distribution of RM50.6 million in 1Q. The trust expects rental income to decline slightly in 2Q and 3Q, due to enhancement being undertaken in parts of the mall. This will se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oughly 68,000 sq ft of area — approximately 5% of the mall’s total net lettable area (NLA) — into a new high fashion precinct called the Fashion Avenue. The move comes on the heels of the successful creation of similarly themed Tokyo Street, which encompasses smaller-sized tenants at higher yields.

It remains well on target to hit the forecast distribution of 5.73 sen per unit, as disclosed in the prospectus. Indeed, we estimate distribution to total roughly 6.24 sen per unit for the current year. Still, as a result of its unit price gains, Pavilion REIT’s yields are expected to be the lowest among the locally listed REITs, estimated at just about 5%.

As a comparison, some of the larger retail-focused trusts listed across the straits on the 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 are currently yielding between 5.3% and 7.2%. CapitaMall Trust, with assets totalling S$9.7 billion (RM23.77 billion), is trading at 1.1 times net asset value and estimated to yield 5.3% while Fortune REIT is trading at only 0.6 times net asset value and offers yield estimated at 7.2%. The latter owns and manages 16 suburban malls in Hong Kong.

Expansions in the pipeline

To recap, Pavilion REIT’s current portfolio consists of only two properties, the flagship Pavilion Kuala Lumpur Mall and Pavilion Tower, valued at a combined RM3.56 billion. The former is among the few premium fashion shopping malls in the country catering for the mid- to high-end seg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 shopping centre also attracts more than its fair share of tourist numbers, thanks to its location in the heart of the Golden Triangle and commercial business district.

The shopping mall is valued at RM3.43 billion and has total net lettable area of almost 1.34 million sq ft. Pavilion Tower is a 20-storey office block connected to the mall. Contributions from Pavilion Tower are relatively marginal, accounting for just about 2.5% of total revenue in 1Q.

Going forward, the trust intends to stay focused on properties used solely or predominantly for retail purposes. It has the rights of first refusal for two other shopping malls — Fahrenheit88 and a yet-to-be developed neighbourhood mall in Subang Jaya — as well as for the Pavilion Mall extension. With gearing of just about 19% as at end-March, the trust has ample room to leverage for new acquisitions.

Fahrenheit88 is the former KL Plaza, located across the street from Pavilion Mall, and has about 280,000 sq ft of net lettable area (NLA). The refurbished mall opened in 2010 and is a good candidate to be Pavilion REIT’s first acquisition post-listing.

Work on the Pavilion Mall extension, which will entail some 300,000 sq ft of retail lettable area, is slated to start in 3Q12 and expected to take two to three years. Meanwhile, the mall in Subang Jaya will reportedly have NLA of roughly 400,000 sq ft and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2015.

We will continue our highlights of a few of the smaller REITs this Friday.


Note: This report is brought to you by Asia Analytica Sdn Bhd, a licensed investment adviser. Please exercise your own judgment or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for your specific investment need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your investment decisions. Our shareholders, directors and employees may have positions in any of the stocks mentioned.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May 16, 2012.

Wednesday, May 16, 2012

Sunway REIT: Yields with fairly low risks

Sunway REIT is one of the more obvious choices when it comes to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for investors on the local bourse, considering its size and liquidity. It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REIT in terms of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 which totalled more than RM4.5 billion at end-March 2012 — and a close second to Pavilion REIT in terms of market capitalisation.

Investors in the trust since its IPO, in July 2010, would have fared well. Its unit price has risen from the retail IPO price of 88 sen to the current RM1.25 while distributed income totalled some 12.2 sen during this period. That translates into gains of nearly 56% in less than two years — pretty smart returns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its relatively defensive profile.

Such defensive characteristics may well continue to attract investors given the prevailing cautious sentiment amid domestic and external uncertainties. We estimate Sunway REIT’s income distribution to total roughly 7.42 sen per unit for the financial year ending June 2012. That would earn unitholders a fairly attractive gross yield of 5.9% at the current price.

Retail and hospitality-centric portfolio of assets

Sunway REIT’s portfolio of assets is a mix of retail, hospitality and commercial but is unique in that most are located within close proximity and hence provide synergistic benefits to the whole.

For instance, a good chunk of its assets — roughly three quarters the value of its total investment properties — are located in Bandar Sunway, an 800-acre (320ha) integrated township in the Klang Valley, where development is still ongoing. Complete with a theme park, university and campus as well as private medical centre, the Sunway Pyramid Shopping Mall, Sunway Pyramid Hotel & Spa and Pyramid Tower Hotel benefit from both local and tourist traffic generated by the township. Similarly, Menara Sunway is current fully occupied and enjoyed positive rental reversion for leases renewed so far this year.
Refurbishment to enhance value of Sunway Putra Place
The trust’s first acquisition, since listing, of the Sunway Putra Place is premised on a similar concept. The clutch of properties, which include a shopping mall, hotel and office tower, was purchased in a public auction last year for some RM514 million — and is currently valued at a combined RM576 million.

Sunway REIT plans to undertake major refurbishment for the mall — works are slated to begin in 2013 and are estimated to take 15-18 months to complete — costing some RM200 million.

Once completed, the mall will have an additional net lettable area of some 115,000 sq ft, or more than 20% increase from the existing total, and will be repositioned to target the mid to mid-upper level income shoppers. With improved layout and tenant mix, the mall is expected to generate better rentals. That would, in turn, attract more traffic, thus benefiting also business at the hotel and office tower. The trust also expects higher valuations for the properties once the asset enhancements are completed.

Estimated 6%-6.2% yields for FY13-FY14

The refurbishment would, however, mean a loss of rental income from the mall during the estimated 18-month duration. Sunway Putra Mall contributed roughly RM25 million in turnover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FY12.

As such, we estimate income available for distribution to be somewhat flattish in FY13 from the current financial year — positive rental reversions from the other properties are expected to more or less offset the rental income loss — before ticking slightly higher in FY14. Earnings, however, should register much stronger growth in FY15 when the mall reopens.

This is, of course, barring any new acquisitions. During its IPO, Sunway REIT revealed the intention to grow and possibly double its assets within the next five to seven years. Some RM2.6 billion of properties were identified for potential acquisition, primarily from Sunway City, one of the largest property developers in the country.

Some completed pipeline assets include Sunway University, Monash University and Sunway Campus, Sunway Giza Shopping Mall and Sunway Medical Centre while others like The Pinnacle and Sunway Pyramid 3 are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The trust’s gearing now stands at about 36%.

As mentioned above, income distribution is estimated to total roughly 7.42 sen per unit for FY12, up from 6.58 sen in FY11, boosted by first-time contributions from Sunway Putra Place.

Going forward, income distribution is forecast to be flattish at 7.44 sen in FY13 before improving to about 7.79 sen per unit in FY14. Based on our estimates, unitholders will earn yields of roughly 6% and 6.2% for the two years respectively.


Note: This report is brought to you by Asia Analytica Sdn Bhd, a licensed investment adviser. Please exercise your own judgment or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for your specific investment need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your investment decisions. Our shareholders, directors and employees may have positions in any of the stocks mentioned.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May 11, 2012.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分享锦集:你也可以开金店

Feb 6th, 2012 | By 冷眼 | Category: 分享锦集

这两年来,黄金暴涨,现虽然已由巅峰略为回落,但仍比两年前高出一大截。两年前买进金条的人,现在仍有丰厚的利润。

黄金一向被视为有保值的价值,同时也是高贵身分的象征,受到全球人们的钟爱,历久不衰,过去如此,将来仍将如此,黄金一定有人要,所以黄金生意一定有得做,也一定有利可图。

开金店6难题

窃以为从投资的角度看,与其买黄金保值,倒不如开金店,更容易赚钱,理由是收藏黄金保值赚钱,是消极及被动的行为,你的命运由别人(市场)决定,而开金店则是积极及主动的赚钱法,命运操在自己手中。

也许你认为你没条件开金店。是的,开金店谈何容易,最低限度要面对六道难题:

第一:资本颇大

宝光控股执行主席兼董事经理拿督锺义翔在受访问时透露,开设一间金店,成本介于300万至500万令吉之间,并非小型企业者可以负担得起。

第二:人才、管理、经验,三者缺一不可

人才难找,管理和经验需要时间陶冶,并无捷径可循。

第三:理想地点难找

作为零售生意,金店最好坐落在人气旺盛,人流稠密的地点,而此类地点可能早已被其他零售商捷足先登,轻易不肯放弃,故可遇而不可求。

第四:品牌不易建立

作为贵重商品,黄金顾客多数光顾老招牌金店,确保货真价实。

第五:规模

规模要大才能通过薄利多销,降低成本。通常大型金店集团都拥有自己的首饰制造厂,这是只有一两间店面的金店难以做到的。

第六:回本期长

首饰难以获取暴利,投资回本期长,要多年耐心守候才能建立基本顾客群,达到生意量稳定的地步。投资者把资金投进去将长期被绑。

要克服以上六道难题,谈何容易。若如此,一般投资者岂不是与首饰业无缘?

200万投资珠宝公司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只要大家突破思想的框框,打破“力不到不为财”的传统观念,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购买上市珠宝公司的股票(股份),就可以轻易的克服以上六难题,达成投资珠宝业获取合理回酬的心愿。

宝光珠宝业大哥大

现在让我举宝光为例来阐述这个概念。

宝光是大马珠宝业的大哥大,有悠久的历史,是大家所熟悉的老招牌金店,备受信赖。

该公司在全马拥有100间分店(第100间最近在怡保开幕),以后每年会增开3至5间分店。

宝光的实收资本为2亿500万令吉,分为每股面值50仙的股票4亿1000万股。

4亿1000万股的1%为410万股,而100间的1%为1间。

所以,只要你购买410万股宝光股份(股票只不过是股份的证书而已),你其实就等于已经拥有100间分店中的其中一间。

以宝光在1月30日时的闭市价48仙计算,购买410万股的投资额为:RM0.48×4,100,000 = RM1,968,000。

这等于说,你只需要拿出约200万令吉,就可以开设一间分店。以宝光今年首季的净利计算,只要3年多就可以赚回200万的投资额(本益比三倍)。

本小利大 回收期短

锺义翔说,开设一间分店的成本为300至500万令吉,假设我们取中间数,投资额为400万令吉的话。

也比通过买宝光股票开金店高一倍,回收期也长一倍。

资产证券化概念

不要忘记,宝光的金店,都坐落在优良的地点,有稳定的顾客群,生意滔滔,而且已有可观盈利,开新店不但地点难找,而且起码要守三、两年才有利可图。

所以,通过购买宝光1%股权(410万股),拥有宝光1%金店,是本小利大,回收期短及省时省力的投资法。

开新店则是本大利小,回收期长及麻烦多多的投资法。比较之下,优劣立见。

可惜的是大部分散户都没有“资产证券化,证券大众化”的概念。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用一纸证书来代表资产(店屋、厂房、货物、现金等等都是资产)的价值,跟地契代表土地;车卡代表汽车拥有权没有两样。

股票代表企业所有资产,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资产。

所以,宝光的4亿1000万股股票,是代表宝光100间金店的所有资产,包括建筑物、存货、现金、工场、商誉等等。

购买410万股宝光,你其实是购买了宝光1%的资产(包括业务),也就是拥有100间店铺中的其中一间。

通过买股票投资

“证券大众化”就是将股份(股票)分割为数额很小的份额,使人人都买得起,而达到了“大众化”的目的(股票是证券之一),证券大众化其实是均富的最好途径。

宝光成为上市公司,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购买股票,投资于该公司,分享营业成果,只要循规蹈矩去做,就是公德无量。

买入股票解决开店6难题

通过购买410万股宝光,拥有一间宝光金店,你轻易的解决了以上所说的开新店的六大难题:

第一:成本低

通过购买宝光股票开设金店,成本比开新店低一半,如果盈利相同的话,赚率将增加一倍。

开新店是本大利小,购买现成金店是本小利大。

第二:现成人才

不必为人才、管理及经验伤脑筋,由锺义翔领导的团队,会替你把金店管理得妥妥当当。拿督是此行的行尊,对这行业了如指掌,而手下员工大部分有丰富的服务经验。

该公司数十年来年年赚钱,说明了这个团队的可信赖程度。开新店不容易找到这样的人才。

第三:地点优越

宝光的现成金店都在优良的地点,解决了好店位难找的难题。
实际上,这些优良的地点本身就是无形资产,是有价值的。

第四:品牌受信赖

宝光是老招牌,家喻户晓。

第五:规模大

大宗买原料,可以降低成本。

第六:回本期短

现成金店马上有盈利,新店恐怕要等上三、五年才可赚钱,不但缩短回本期,而且资本已证券化,随时可以在股市脱售,以套取部分或全部现金,不像私人金店那样,资金长期被捆绑。

宝光到去年10月31日的本财务年第一季营业量比上一年同时期激增36%至2亿3000万令吉,净利1772万令吉,每股净赚4.32仙。

如果其余三季能保持此业绩的话,全年营业量将激增至超过9亿令吉,净利可能达7000万令吉,每股净利17.28仙(4.32仙×4 = 17.28仙),以48仙的股价,预期本益比仅为2.78倍。

在比较上述资讯之后,到底是要通过宝光买现成金店,还是开新店,你应该心里有数了吧!

通过此法,人人都可以参与首饰业。

与其买黄金,不如做黄金生意!

思考重点

宝光创于1976年,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作为大马首饰业的龙头大哥,宝光给人的印象是作风保守,实际上该公司是在“沉着应战”。

在这个行业,稳健、务实是优点,不是弱点。

每年只增开3至5间分店,稳步前进,可以走更远的路。

宝光在芙蓉、巴生、八打灵再也、马六甲、关丹、峇株巴辖、梳邦、吉隆坡、莎阿南、雪兰莪,拥有31宗产业,买进日期由1989至2009年不等,包括店铺和住宅,至今仍以买进时的价格进账,现在这些产业已增值多少倍?

例如该公司在1995年9月1日买进,位于八打灵再也的独立式首饰制造厂,占地7570.30平方尺(8万1486方尺或1.87英亩),在账目中的价值为1223万4000令吉,现在价值多少?

在2011年7月31日的账目中,该公司拥有9154万5807令吉的不动产,现在价值多少?

所以,每股89仙的净有形资产价值,肯定是被低估。

8年赚2亿

以每年开设3至5家分店的速度,需花30年才能达到宝光目前的规模,而目前48仙的股价,约等于该公司每股净有形资产的一半,买宝光股不是比开新店更合算吗?

宝光上市8年来共赚了2亿令吉,刚好等于该公司的市值,难道其业务、商誉、物业,都没有价值?

为什么股价不起?因为派息率太低,每年1.4仙的股息,即使是目前48仙的发息,周息率也只有区区的2.4%。如提高至3仙(或派发净利的30%)相信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买进作为长期投资,从而提高股价。

分享锦集:如何发掘第二线优质股

Feb 19th, 2012 | By 冷眼 | Category: 分享锦集

我在《格林尼和金锋大股东廉价私有化上市公司》(1月30日)一文中,最后一句为“机会是在第二线优质股”。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不断的有人问:

⑴为什么我认为今年的赚钱机会是在第二线优质股?

⑵“第二线优质股”是指那些股票?(要符合什么条件才有资格称为“第二线优质股”?)

⑶怎样找出有潜能的第二线优质股?

⑷散户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现在让我逐项回答上述问题:

答案一:为什么我认为今年的赚钱机会是在第二线优质股?

金融海啸重伤 散户却步股市

次贷风暴所触发的金融海啸重伤散户,使散户却步股市。在过去三年中,在股市积极投资的都是投资机构,他们所买的都是活跃的蓝筹股,导致蓝筹股持续上升,至今高企不下。

对于第二、三线股票,一来是由于交投不活跃,票量不多,而素质又良莠不齐,投资机构不感兴趣,导致股价长期不振,形成了蓝筹股与第二三线股股价各走极端的怪现象。

在长期被投资大众冷落的情况下,导致许多第二线优质股价值严重被低估。

大家只要仔细阅读报章的股市行情表,就不难发现,蓝筹股的本益比,许多已在15倍以上,而许多优质第二线股票,本益比在5倍以下的,比比皆是。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第二线优质股何以无人问津?我想原因有二:

⑴是不了解。大马投资者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人数,出奇的少,大部分人都没兴趣做功课,导致大部分人不了解上市公司的价值。

⑵大多数人只感兴趣投机,以赚取快钱,对于长期投资,兴趣索然。许多第二线优质股都不是热门股,股价波动不大,难以引起投机者的兴趣。

股票投资,假如你是一名“跟随者”,跟在别人后面,大家买什么你也跟着买什么,那么,你只能赚到大家所能赚到的钱,你的投资成绩,不可能比别人更特出。

如果你想你的投资成绩超越一般人的话,那么,你就一定要跟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必须做别人不想做,不要做的事,这样,你才有可能赚到一般人所无法赚到的钱。

这就是“反向”的真义。

就以目前股市的情况来说,我认为,大部分蓝筹股价值已反映在股价上,上升的幅度以回酬巴仙率计算,肯定不如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第二线优质股。

答案二:第二线优质股是指那些股票?

“优质股”须具备条件

第二线股亦良莠不齐。我认为惟有具备以下条件的股票,才配称为“优质股”。

⒈要有合理的盈利表现,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盈利趋势可以持续。

⒉派发合理的股息。

⒊现金流量平稳,不会出现货物滞销,导致周转不灵。

⒋预期本益比在8倍以下,越低越好。(以本财务年,不是以过去财务年的每股净利计算出来的本益比)。

⒌盈利有成长潜能。

要具备以上五个条件中的最少三个,才有资格称为优质股,成为我们考虑投资的对象。

答案三:走样发掘第二线优质股?从何下手呢?

研究报章找“灵感”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一份《南洋商报》的“股汇”版,从“本益比”栏中找“灵感”。你可以将本益比8倍以下的股只写在一张纸上,作为研究的对象。

但要特别注意,报章用以计算本益比的,是上一个财务年的每股净利,而且是全年的数目。

现在的商业社会,竞争白热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年中可以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不要完全以一年前的资料作为选股标准,而是要跟进每季的业绩,以确保你是根据最新的资料,而不是根据一年前的资料作出投资决定。

有一些公司,曾有一个时期陷入困境,但经过重组及瘦身后,会像火中凤凰般,成为优质股。马建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读完公司文告

该公司在九十年代曾是蓝筹股,金融风暴之后,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陷困,直到两年前,大力扩展借钱给公务员的业务,才脱胎换骨,以黑马的姿态出现,成为表现极为特出的优质股。

那些只记得该公司困境的投资者,忽略了该公司翻身的最新进展,都错过了低价买进该公司股票的良机。

有意“寻宝”的投资者,最好养成每天读完公司文告的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跟上上市公司的最新进展,抓住新的投资机会,取得卓越的回酬。

随手举一个例子,太平洋与东方保险公司(P&O),是2001至2008年的8年中,有7年蒙受亏蚀,这个印象深植投资者脑中,所以,一提到太平洋与东方保险,投资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该股不是好股,实际上该公司由2009年起就恢复盈利,而且逐年上升,去年已每股净赚20.18仙。

仔细看季报

再仔细看该公司的季报,该公司去年第三季每股净赚6.58仙;第四季赚5.95仙,比第一及第二季的3.96仙和3.68仙有显著的增长。

如果本财务年能够重复第三及第四季的业绩的话,到2012年9月财务年,就有可能每股净赚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价,预期本益比不过4倍,跟其他金融股相比,此预期本益比显然偏低。

太平洋与东方保险之所以能改善业绩,相信跟国家银行实施的风险管理新架构有关(RBCCapilalFramework,有兴趣的可以进入 Google找到此份超过100页的文件,了解详情)。在这新架构下,保险(尤其是杂险)的经营环境改善了,今后保险公司的盈利可望更平稳。

将在2月底出炉的该公司本财务年首季的业绩,将是该公司能否持续去年最后两季业绩的重要资讯,有意购买该公司的投资者应注意跟进。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供应汽车配给国产车的EP制造(EPMB)。

这家历史颇悠久的公司,给大家的印象是业绩平平,却很少人注意到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改善,每股净利由2009年的4.51仙,到2010年的15.90仙,到2011年9月的三季已赚了18.58仙。

如果该公司到去年12月的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6.20仙的盈利的话,即将在本月底公布的去年全年每股净利可能达到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价,预期本益比也是4倍。

该公司五年来的股价除了去年5月一度突破1令吉的票面价值之外,从未超过1令吉,实在令人费解。

注意低调公司

由于大部分股友只热衷于热门股,对于低调公司视若无睹。一些低调公司,实际上是很结实的,例如建筑股中有一家叫高胜(KEN)的,以9586万的资本,手头拥有7108万的现金,每股现金74仙,完全没有负债。

去年每股净赚20仙,今年首三季已赚了17.79仙,全年业绩将在本月底出炉,预料每股净利将超过20仙,难怪该公司持续不断的回购该公司的股票,到1月17日时已买进了6,046,700股。(资料均取自公司文告)。

只要养成天天读公司文告的习惯,要发现有潜能的股票,并非难事。

假如你想在股市长期生存,就非勤做功课不可。勤于阅读年报、季报及公司文告,是挖掘有潜能股票最佳途径。

答案四:散户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赚钱要靠自己做功课

①买进时就准备进行长期投资。

生意是要时间去经营,才有可能把钱赚到手的。你必须给时间让公司的管理层替你赚钱。

生意是要按部就班去进行才能创富。

创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细水长流胜过一次过的暴利。

②买进股票后要贴身跟进公司的业绩进展,如果公司无法达到你预期的盈利,而又没有充足及合理的理由,就应立刻退股——把股票卖掉。

③所有的投资决定,都要根据基本面作出。

基本面必须有事实与数字支撑,不可存有幻想,更不可有偏见。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记住,赚钱是非常个人的事,别人很难替你作主。

一般声明

举例只是方便说明,并非推荐购买,本人可能拥有或未拥有有关股票。